文章转载自Biketo美骑网
在公路车的世界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说法:穷玩车架,富玩轮组,后面一句我就不说了。虽然这是调侃的话语,但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轮组在公路车领域里的重要性。
本次要测试的是SHIMANO旗下一款低框轮组RS81-C24。这是一款使用SHIMANO专利碳-铝合金结构的中高端轮组,24mm的框高定位很明确——爬坡。
这款SHIMANO WH-RS81-C24公路轮组(以下简称RS81-C24 )前16/后20跟辐条,框高为24mm,支持无内胎系统。
从上图可以看到光滑的内框,你应该就知道这是一款支持真空系统的公路轮组。由于考虑到目前车友群体中大部分都使用有内胎系统,所以本次评测并没采用真空系统轮胎。天真的小编以为凭借SHIMANO的精湛的工艺,不使用胎垫也能安心使用这对轮组,可是当那条KENDA内胎以95PSI的胎压爆炸的瞬间让我明白,不安装胎垫这种懒人行为必定会受到惩罚。
这个醒目的黄标除了告诉你不要使用撬胎棒之外,还间接的告诉你这是一对支持无内胎系统的轮组。
按照老规矩,我们都将产品的重量放到最后面展示,不过对于一对轮组特别是爬坡公路轮组,重量这种敏感的数据还是要提前放上来让大家参考。
前后轮一对刚好1600g,快拆杆一对重122g,也就是一共1722g,对于一对碳铝结构的底框爬坡轮组来说,这个重量表现得并不理想。
花鼓内部机构采用SHIMANO招牌的角接触式轴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滚珠轴承,并带有数字调节系统。数字调节系统是SHIMANO使用在高端花鼓中的棘轮轴承调节功能,使快拆轴向力更小,维护起来也更加容易。
前轮采用放射式直拉编织,16根辐条能够保证前轮有足够的强度与刚性。花鼓的镂空设计已经在尽力减轻重量,不过受限于成本,始终无法继续”减肥“。
辐条帽的开孔位置加强设计,并且在组装轮组的时候在辐条帽与车圈之间加入了螺丝胶,有益于受力面更均匀,防止辐条帽松动,提高轮组的耐用性。
车圈上面有两个小孔,刹车边上的孔是用于显示刹车边的使用寿命,当这个小孔已经磨到消失不见的时候,也预示着这个轮子的寿命到了尽头。碳-铝合金边上的孔是一个泄水孔,能够在轮组入水的情况下快速排水。
细心的童鞋应该也发现了”SHIMANO“水标上有一块突起,对,这是气嘴孔正对面的位置的配重,有利于提高轮组的动平衡。
轮组的涂装采用的是水标印刷,避免了轮组涂装在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之后脱落而变得丑陋不堪的窘况,而且根据整个涂装的面积来看,目测能够减轻10g以上的重量,一箭双雕。
后轮并没有采用非驱动侧直拉的普遍方式,而是采用两边交叉的辐条编法,理论上能够增加轮组的侧向刚性,在爬坡的时候有更好的表现。后花鼓的直拉设计能够提高耐用性,很好地保护辐条,在大扭矩输出的爬坡状态下不至于发生断辐条的尴尬。同时更直接的驱动力传递也是直拉花鼓的先天优势。
后轮车圈更是采用了偏心的设计。后轮偏心的设计能够为两侧辐条提供更加平衡的射入角度和张力,能够增加轮组的整体刚性特别是侧向刚性,同时还能提高轮组的耐用性。
实际体验:
虽然这是一款碳铝混合材质的底框轮组,但是较重的自重让这款轮组的实际踩踏感受更接近于铝合金轮组。在平路起步加速,略微有点拖脚的感觉,当速度上到30KM/H之后,巡航比一般的低框铝合金轮组相对要轻松。不过在粗糙路面骑行时,碳铝合金的材质对震动的吸收还是有一定的效果,舒适性比铝合金轮组要好上不少,这对轮组的巡航能力好于加速能力,发出的路噪也很像碳纤维轮组的声音。
有趣的是,在爬坡的时候拖脚的感觉并没有被放大,而采用交叉编织的后轮呈现出来的高刚性可以让你发挥自如。大力摇车踩踏也没有出现轮组发软、蹭圈等问题,超高的刚性使轮组传递出一种“爽快、硬朗”的加速感,这感觉妙不可言。
既然爬了20公里的长坡,那么肯定就会有20公里的下坡等待着你,此时铝合金刹车边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优秀的制动效果,没有烧框的的后顾之忧,完全可以在享受长距离下坡的畅快。而且24mm的框高即使高速下坡都能维持很好的稳定性,基本不受侧风的i影响,高速状态下稳定性依旧,这也是轮组自重较大的一个优势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弯下坡路段防止刹车温度过高导致内胎胎压升高而爆胎的悲剧。
总的来说这是一对很适合训练用的底框轮组,高刚性、不错的舒适性,长久的耐用性,在面对碳刀太贵这个国际性难题时,RS81-C24的性价比就显得非常不错了。如果你生活在丘陵地区,或者你渴望征服一座座高山,与其买一对让你担惊受怕的厦门特产碳刀,还不如买一对SHIMANO出品的实惠好用的RS81-C24轮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