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处 再续单车缘——杨桂林家庭自行车邀请赛回顾(二)

自费办比赛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杨家硬是扛了下来。与其说这是对别人的承诺,还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承诺。杨姐说,自从答应了举办比赛,这就变成全家人的头等大事,假如这事没有落实,年都过不好。可是经费的筹措毕竟是大问题,为了办比赛,全家人已经将物质需求降至最低,家里甚至没有置办彩电、洗衣机等像样的家电。前三届比赛结束后,别家举办的自行车比赛已经开始为获奖选手发自行车,老杨家感到了空前的压力。这时候事情却又出现了转机,让杨家依然与自行车结缘。

杨家除了举办比赛以外,也常常参加各类自行车赛,并经常获奖,渐渐小有名气。1986年,江苏常州金狮自行车厂在京举办了“金狮杯”自行车赛。杨家共有5人参加了比赛,其中4人都获了奖,成为此次比赛的“杨家将”。主办方觉得这家人挺不简单,遂邀请杨家全家到工厂参观。杨桂林携妻子、女儿和儿子一共四人组成骑行队,从北京天安门出发,历时13天,横跨五省127市,抵达江苏常州金狮自行车总厂。时值盛夏,全家人每天4、5点钟就起床赶路,中午就找处树荫小憩,一路相互鼓励扶持着骑到了常州。为了欢迎杨家到访,也为他们千里骑行的精神感动,金狮厂的职工在大热天跳起狮子舞前往迎接他们。

这次参观对老杨家的自行车事业起了很大的帮助。金狮车厂非常支持杨家举办的自行车赛,赞助了此后的许多届比赛。同时,车厂的领导觉得既然这家人这么热爱自行车,便建议杨家派人到厂学习专业技术,回北京开一家自行车维修站。临行送别时,一位女工说了一句话:“这是个精细活儿,对我们来说万分之一的失误,也许会导致客户百分之百的损失。”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杨桂林的女儿杨艳丽的心里,或许成为了她此后单车生涯的座右铭。

1988年,杨艳丽再赴车厂,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学习专业的修车技术。当年,杨艳丽18岁,也许是其他女孩儿还在父母跟前撒娇的年龄,但她已经作为杨家自行车事业的接班人踏出了家门。杨艳丽到厂学习时正逢常州罕见的高温天气,再加上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她非常想家。夜深人静的时候,杨艳丽撕着手上被车圈和条帽磨出的老茧,疼得钻心……于是,她写信回家,问父母是不是不要她了。没想到,父亲、母亲和弟弟都分别给自己写了回信,全家人都鼓励她坚持下去。杨艳丽咬咬牙,又继续磨练自己。作为车间唯一一名女工,她每天都是第一个跑去车间报到,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勤奋又愿意吃苦的小姑娘,纷纷把自己的绝活都教给了她。

回到昌平后,杨艳丽开了金狮自行车维修站,同时也销售金狮自行车。在金狮厂的赞助下,杨桂林家庭自行车邀请赛也就顺利地办了下去。1990年,北京承办了第11届亚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其中自行车赛在昌平县举行。在这次体育盛会上发生了两件与老杨家有关的大事。首先,江苏自行车队将代表中国参加女子场地车的比赛,当时杨艳丽为江苏自行车提供技术服务,中国选手周玲美夺得了场地自行车1公里计时赛的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也成为第一个打破自行车世界纪录的亚洲人。杨艳丽因此名声大噪,金狮自行车维修站也逐渐成为圈内人士有口皆碑的车行。另一个奇迹是:曾经两次参加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的汤学忠获得了本届亚运会男子公路自行车冠军。

自行车的民间比赛终于结出了硕果,杨桂林全家都感到无比欣慰,也更加坚定了将比赛一直办下去的信念和决心。

 

往期回顾

一句话,三十年——杨桂林家庭自行车邀请赛回顾(一)

下期预告

杨艳丽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要把单车事业当做一场马拉松继续跑下去。创业途中必然会碰到艰难险阻,也会遭遇新的挑战和时机。杨艳丽是如何度过危机的呢?她又将为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注入哪些新的活力呢?请关注下期报道:走在新的征途上。